6月19日下午,由竞技宝在线登录最新版、亚太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处联合主办的“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树蕙堂报告厅隆重开讲。本次讲座聚焦“如何在行走世界过程中做利国利民利天下的创新学问”这一主题,特邀我国非洲区域国别研究学术泰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秘书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二级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鸿武先生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竞技宝在线登录最新版党委书记刘新生主持。刘书记对刘鸿武院长百忙中拨冗莅临我院讲学和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刘教授给予我院学科建设的宝贵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学院三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这场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刘鸿武教授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切入,引出如何在行走世界过程中做利国利民利天下的创新学问这一重要议题。随后,刘教授结合自己的非洲研究学术经历,深刻指出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当代价值及其重要性。刘教授指出,在非洲从事学术调研期间,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现状的系统考察,深刻领悟了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彼此融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充分认识到了学者所肩负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为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贡献学术智慧的重大使命。刘教授聚焦中非合作这一现实议题,具体提出了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构建平等共赢国际合作模式的解决方案,强调中非合作不仅要体现在经济上互利共赢,还应体现于文化上交流互鉴。中非双方要共同努力增进互信与友谊,通过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心灵相通、扎实稳定的中非崭新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后,刘教授精辟地解读了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本体问题、体用问题、路径问题和实践案例。关于本体问题,刘教授详细阐述了区域国别学的定义与内涵、二级学科与研究方向设置、学科特色与建设目标、建设门槛与支撑条件、国际学术交流与协同合作研究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关于体用问题,刘教授强调了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战略目标与历史使命、应用价值与创新作用等。关于路径问题,刘教授明确指出,区域国别学是强调“行动、行走、实践”的一门学问。关于实践案例,刘教授详细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学科综合性、集成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和丰富经验,诸如“六位一体”“顶天立地,上下连通”“两头落地,中间挑起”等行之有效的探索模式。刘教授的精彩报告不但圆满回答了如何在行走世界过程中做利国利民利天下的创新学问这一重大命题,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本科生、研究生和广大教师的学术视野,进而提升了广大师生对中国持之以恒的援非事业及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总结环节,我校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孙立祥教授对本次讲座给予了极高评价。他指出,这是一场兼具思想高度与学术深度、令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心灵震撼的精彩学术报告,不但为青年学子指明了治学方向——取得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成果,而且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让广大师生真正领略了名家风采,共享了一场学术盛宴。整场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嘉宾简介:刘鸿武,浙江师范大学校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主任、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二级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秘书长,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走遍非洲几十个国家,是当代中国非洲研究、区域国别学的重要组织推进者,是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非洲学者。先后担任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0多部,主编非洲研究丛书200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项成果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4年获国家人力资源部和教育部联合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多份资政报告获国家最高领导人批示和肯定,多次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非洲。